在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与风险挑战的2025年上半年,哈尔滨银行(6138.HK)以 "规模、质量、结构、效益" 的协同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答卷。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9,275.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实现营业收入73.86亿元,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9.15亿元,同比增幅达19.96%,利润增速显著。 阅读量:11178
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银行业正经历一场关乎生存的技术革命。招商银行 2025年中报披露的"AI First"战略与44.44亿元信息科技投入,折射出行业对大模型技术的集体押注。然而,当头部机构砸下数亿构建全栈体系,中小银行却在算力鸿沟与数据孤岛中挣扎——这场AI竞赛的胜负手,究竟藏在技术路线的选择里,还是生态协同的智慧中? 阅读量:12398
金融媒体纷纷聚焦工商银行,将其视为金融为民的典范。工商银行以其坚守为民的服务理念和做法成为业内的样板,为中国银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这种关注不仅展现了工商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卓越表现,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和启示。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召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座谈会,与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探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的思路举措。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廖林出席,党委委员、副行长张文武作发言,党委委员、副行长段红涛主持会议。
农业银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3月10日,农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突破4万亿元,普惠小微有贷客户数超过400万户。继2021年12月突破2万亿元、2023年3月突破3万亿元后,农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再上新台阶,继续保持国内普惠贷款供给总量最大、服务覆盖面最广的主力军地位。坚持可持续发展,资产质量始终保持在监管要求范围内。
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党建为引领,坚定不移做优做强,积极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作用,以有效金融供给促进培育新质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邮储银行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发挥特色优势,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金融强国。
针对近年来移动支付发展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老年人数字鸿沟、与境外支付出现代差等包容性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尽快解决问题,提升支付服务水平,打通支付堵点,实现国内国外无缝对接。
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聚焦科技创新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要素融合发展,从“创新专属产品、完善专营机制、适配专业服务”,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建行“加法”,为福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金融动能。
中国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持续完善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工商银行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以“商行+投行”“融资+投资”“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商投行一体化服务体系,满足客户全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需求,以“价值投行”高质量发展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促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有大型银行,中国银行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作用,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依托金融科技,推进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建设,在住房租赁、乡村全面振兴等领域践行新金融行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行北京分行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充分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脉动,以金融“活水”支持壮大新兴经济,助力发展未来产业,积极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为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客户群体的支付服务优化工作,推进支付受理环境不断改善提升,中国工商银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3月4日专门召开全行支付服务优化工作推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人民银行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开拓思路、守正创新,推动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多措并举打通支付服务堵点,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服务体验。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姚明德出席会议并讲话,高级业务总监宋建华出席会议。